宋琬生平
-
宋琬出身世代書香名宦之家。高祖宋黻,為明代萊陽第一位進士、官至浙江副使。其父宋應亨,天啟間進士,歷任大名府清豐知縣、吏部稽勛司郎中,清兵入關后,死守萊陽抗清,城破殉國。
宋琬自幼聰敏好學,才華出眾,應試縣、府、道皆名列榜首。1635年,以高材充拔貢入京深造,與父宋應亨、兄宋璜,名噪京華。清順治三年(1646)鄉試亞魁,翌年中進士,授戶部河南司主事。后升調吏部稽勛司主事。其廉潔奉公,辦事精明。順治七年(1650)遭逆仆構陷入獄,順治八年(1651)夏日出獄。出獄后官復原職。順治十一年(1654)出任隴西右道僉事。到任不久,秦州發生地震,數萬百姓無家可歸。宋琬一面組織群眾重建家園,一面采取措施賑濟百姓。因國庫空虛,便“出家財,自萊陽郵至以恤其災”。因其救災有功,清廷“欽賜蟒服加一級,優升永平副使,管軍餉”。
順治十七年(1660),宋琬調任左參政之職,兼分守紹興。次年春,族子宋奕炳誣告他與義軍首領于七通謀,被下詔入獄。全家被抄,其家人也被押送京入獄。兩年后,清廷認為“窮治無跡,證虛不當坐”,將其釋放。此時宋琬已無家可歸,只好漂泊江南,寄人籬下,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。
康熙十一年(1672),宋琬“投牒自訟,冤始盡白”,冤情得以昭雪,再次被清廷啟用,授四川按察使。任內興利除弊,將豪強所占的城中空地和郊外荒田分給難民耕種,使他們得以安居樂業。并改革當地陳規陋習,深受百姓愛戴。翌年,宋琬進京述職,適逢吳三桂兵變,他憂憤成疾,病死京都,時年59歲。
-
宋琬
宋琬(1614~1674)清初著名詩人,清八大詩家之一。字玉叔,號荔裳,漢族,萊陽(今屬山東)人。順治四年進士,授戶部主事,累遷永平兵仆道、寧紹臺道。族子因宿憾,誣其與聞逆謀,下獄三年。久之得白,流寓吳、越間,尋起四川按察使。琬詩入杜、韓之室,與施閏章齊名,有南施北宋之目,又與嚴沆、施閏章、丁澎等合稱為燕臺七子,著有《安雅堂集》及《二鄉亭詞》。
作者介紹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(或整理自網絡),原作者已無法考證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古詩文網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,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轉載請注明:原文鏈接 | http://m.nbkechao.cn/wenzhang/396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