戰(zhàn)國策_(dá)楚四客說春申君譯文
-
查閱典籍:《戰(zhàn)國策》——「戰(zhàn)國策·楚四客說春申君」原文
有一個(gè)食客游說楚國的春申君黃歇說:“商湯王靠著亳京興起,周武王靠著鎬京興起,兩個(gè)地方都只不過百里大小,而兩王卻因它們而終于占有天下。現(xiàn)在荀子是天下的賢人,您竟想給他100里土地的勢力范圍。我私下認(rèn)為對(duì)于您很不利,不知您以為如何?”春申君說:“說得對(duì)。”于是就派人謝絕了荀子。荀子就離開楚國到了趙國。趙王封他為上卿。
這時(shí)賓客又對(duì)春申君說:“從前有位伊尹離開夏地到了殷地,結(jié)果令殷王統(tǒng)一天下,而夏朝滅亡。管仲離開魯國到了齊國,魯國衰弱而齊國強(qiáng)盛了。可見賢人在哪里,哪里的君王不能不顯達(dá),國家不能不榮耀。現(xiàn)在荀子是天下的賢人,您怎么讓他告辭而去?”春申君說:“說得對(duì)。”于是春申君就派人到趙國請(qǐng)荀子。這時(shí)荀子就寫了一封信辭謝說:“生癩的人還可憐被臣子殺死的國王,這雖然是一句很不禮貌的話,但不能不加思考。這是針對(duì)一般被臣子殺死的國君而說的。如果人主年輕又矜持自己的才能,又沒有方法和手段識(shí)別奸邪的人,那么大臣就要專橫跋扈獨(dú)斷專行。為了禁絕自己的災(zāi)難,他們就要?dú)⑺烙胁拍苣觊L的君主,擁立年幼、體弱的君主,廢棄正直的人,抬舉不義的人。
《春秋》告誡人們說:‘楚國的王子圍,到鄭國去訪問,還沒等他走出境,就聽說父王生病,于是他就返回來探問病情。不料卻乘機(jī)用帽纓把楚王勒死,而自立為王。齊國崔杼夫人長得很美麗,齊莊公和她私通,崔杼率領(lǐng)家臣攻打莊公。莊公請(qǐng)求和他共分齊國,崔杼不答應(yīng);莊公又要求到祖廟去自殺,崔杼也不答應(yīng)。卻要莊公逃命,可他剛跳過外墻,崔杼就射中他的大腿,并殺了他,立莊公的弟弟景公為王。’
近來所看到的,李兌在趙國專擅朝政,在沙丘讓趙主父餓了100天終于困死他;淖齒在齊國掌權(quán),竟然抽齊閔王的筋,然后把閔王掛在廟梁上,隔了一夜把閔王活活吊死。因此說長癩瘡即使是胎帶的腫毒,但是如果往上和古代的帝王相比,還不至于被臣子用帽纓勒死,或者被臣子用箭射死;如果往下和近代帝王相比,也不至于被臣子抽筋吊死,更不會(huì)被臣子絕食活活餓死。可見被臣子殺害的君主,心神所受的憂勞和形體所受的痛苦,必定比生癩病的人還要厲害。由此看來,連生癩瘡的人還可憐國王也有道理。”
于是荀子在信尾附一首詩,寫道“珍貴的隋侯珠,不知道佩戴。皇家的龍袍和粗絲,不會(huì)分開。梁國的美女閭姝和鄭國的美女子奢,沒有誰迎娶,卻向丑女嫫母求婚,又很喜愛。把瞎子說成眼光明亮,把聾子說成聽覺靈敏,以是為非,以吉為兇。唉!天啊,為什么不分好壞!”《詩經(jīng)》上說:“天神的眼睛最明亮,不要自取禍殃。”
客說春申君曰:“湯以亳,武王以鄗,皆不過百里以有天下。今孫子,天下賢人也,君籍之以百里勢。臣竊以為不便于君。何如?”春申君曰:“善。”于是使人謝孫子,孫子去之趙,趙以為上卿。”
客又說春申君曰:“昔伊尹去夏入殷,殷王而夏亡。管仲去魯入齊,魯弱而齊強(qiáng)。夫賢者之所在,其君未嘗不尊,國未嘗不榮也。今孫子,天下賢人也,君何辭之?”春申君又曰:“善。”于是使人請(qǐng)孫子于趙。
孫子為書謝曰:“癘人憐王,此不恭之語也。雖然,不可不審察也,此為劫弒死亡之主言也。夫人主年少而矜材,無法術(shù)以知奸,則大臣主斷國私以禁誅于己也,故弒賢長而立幼弱,廢正適而立不義。春秋戒之曰:‘楚王子圍騁于鄭,未出境,聞王病,反問疾,遂以冠纓絞王,殺之,因自立也。齊崔杼討妻美,莊公通之。崔杼帥其君黨而攻。莊公請(qǐng)與分國,崔杼不許;欲自刃于廟,崔杼不許。莊公走出,逾于外墻,射中其股,遂殺之,而立其弟景公。近代所見:李兌用趙,餓主父于沙丘,百日而殺之;淖齒用齊,擢閔王之筋,懸于其廟梁,宿夕而死。夫厲雖痛腫胞疾,上比前世,未至佼纓射股;下比近代,未至擢筋而餓死也。夫劫弒死亡之主也,心之憂勞,形之困苦,必甚于癘矣。由此觀之,癘雖憐王可也。”因?yàn)橘x曰:“寶珍隋珠,不知佩兮。袆布與絲,不知異兮,閭姝子奢,莫知媒兮。嫫母求之,又甚喜之兮。以瞽為明,以聾為聰,以是為非,以吉為兇。嗚呼上天,易惟其同!”詩曰:“上天甚神,無自瘵也。”
版權(quán)聲明:本文內(nèi)容由網(wǎng)友上傳(或整理自網(wǎng)絡(luò)),原作者已無法考證,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。古詩文網(wǎng)免費(fèi)發(fā)布僅供學(xué)習(xí)參考,其觀點(diǎn)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轉(zhuǎn)載請(qǐng)注明:原文鏈接 | http://m.nbkechao.cn/wenzhang/12819.html
古文典籍
- 「詩經(jīng)」
- 「論語」
- 「史記」
- 「周易」
- 「易傳」
- 「左傳」
- 「大學(xué)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尚書」
- 「禮記」
- 「周禮」
- 「孟子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吳子」
- 「荀子」
- 「莊子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列子」
- 「宋書」
- 「漢書」
- 「晉書」
- 「素書」
- 「儀禮」
- 「周書」
- 「梁書」
- 「隋書」
- 「陳書」
- 「魏書」
- 「孝經(jīng)」
- 「將苑」
- 「南齊書」
- 「北齊書」
- 「新唐書」
- 「后漢書」
- 「南史」
- 「司馬法」
- 「水經(jīng)注」
- 「商君書」
- 「尉繚子」
- 「北史」
- 「逸周書」
- 「舊唐書」
- 「三字經(jīng)」
- 「淮南子」
- 「六韜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三國志」
- 「千字文」
- 「傷寒論」
- 「反經(jīng)」
- 「百家姓」
- 「菜根譚」
- 「弟子規(guī)」
- 「金剛經(jīng)」
- 「論衡」
- 「韓非子」
- 「山海經(jīng)」
- 「戰(zhàn)國策」
- 「地藏經(jīng)」
- 「冰鑒」
- 「圍爐夜話」
- 「六祖壇經(jīng)」
- 「睡虎地秦墓竹簡」
- 「資治通鑒」
- 「續(xù)資治通鑒」
- 「夢溪筆談」
- 「舊五代史」
- 「文昌孝經(jīng)」
- 「四十二章經(jīng)」
- 「呂氏春秋」
- 「了凡四訓(xùn)」
- 「三十六計(jì)」
- 「徐霞客游記」
- 「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」
- 「黃帝四經(jīng)」
- 「孫子兵法」
- 「孫臏兵法」
- 「本草綱目」
- 「孔子家語」
- 「世說新語」
- 「貞觀政要」
- 「顏氏家訓(xùn)」
- 「容齋隨筆」
- 「文心雕龍」
- 「農(nóng)桑輯要」
- 「搜神記」
熱門名句
- 握手經(jīng)年別,驚心九日霜
-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(jié)
- 二十四橋明月夜,玉人何處教吹簫
- 寒氣先侵玉女扉,清光旋透省郎闈
- 山黛遠(yuǎn),月波長,暮云秋影蘸瀟湘
- 南浦春來綠一川,石橋朱塔兩依然
- 功名萬里外,心事一杯中